本报讯 “以前修条排水沟,一年两年都修不好;现在村里的大事都由村民自己做主,村庄旧貌换了新颜。”谈起新农村建设,海盐南北湖风景区澉南村党支部书记李建良有一本“真经”。该村发动群众、民主决策,不仅凝聚了民心,还改变了以前脏乱的旧貌。 澉南村由长山村和钟立村两个经济薄弱的行政村于2001年合并而成,资金筹集难、基础设施差成为当时村庄整治的“拦路虎”。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,去年,村里开始修路时,村两委决定将决策权交给村民。“钱如何筹、路如何修,全由村民说了算,而且筹了多少钱、用了多少钱全部张榜公布,明明白白亮出‘家底’。”李建良说,由于决策民主、执行透明,村里修路先后用去近80万元,但没有一个村民提出过异议。 东临杭州湾、西临南北湖的澉南村,因为地理位置优越,近些年来经济条件越来越好,不少村民开起了私家车。而在李建良看来,地理位置只是为村里提供了发展的前提条件,是“村务由村民说了算”的做法让该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 记者了解到,澉南村不仅85%的农户家门口通了水泥路,而且80%的河道进行了疏浚。“钟立河以前垃圾成堆,整日散发着臭味,住在河边苦不堪言。现在河道里流的是清水,岸边还种上了果树,住着可舒坦了。”村里一位姓蒋的村民告诉记者,30年没有整治的河道如今得到了疏浚,昔日“臭水靠蒸发,泥沙靠风刮”的现象已成为历史,村里将河道及护岸栽种的柑橘都“招标”给了村民,由承包户用河道养鱼、管理柑橘,做到了村里环境、村民利益双赢。 “通过将‘村民自治’落到了实处,澉南村村民干劲足了,村干部威信高了,全村上下一条心,新农村建设哪有搞不好的理由?”海盐县委农办的有关负责人如是说。 “还剩下15%的路没修,我们要全部修好。”李建良告诉记者,村里将继续利用地理优势,依靠村民的智慧,发展海河联运、水产养殖与“农家乐”等,让农民走上更加富裕的道路。 |